“‘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’,总书记对青年的期待,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谋篇布局,看的不是几年、几十年,而是远望未来几百年。”说起青年一代,和社会上一些批评的声音不同,几十年来一直和学生打交道的李希贵是赞誉有加,说他们比自己年轻时更好更强。“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,现在在清华大学读书,几天前她告诉我,要放弃进入大型律所工作的机会,继续深造,为的是毕业后能为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出一份力。”学生在写给老校长的话中说,时代赋予当下青年选择的权利,而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对社会、对国家投以真切与深沉的关怀,选择将自己所学回馈国家。
李希贵说,从中小学教育起,学校就要在课程体系设置、管理模式制定等方面努力,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,让他们深埋理想和创新的种子,未来才能开花结果。“在教育领域,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,所以得围绕怎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有个性的人才做文章。”他谈到,五年来,国家启动了高考制度改革,从过去只能文理分科变成20种组合,每一个学生能从中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路径,形成不一样的成长方向和职业方向。选择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后,他们就会对某个领域产生热爱,慢慢成为行业脊梁,创新才能由此产生。
“今天,在建设一个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,特别需要那些有个性、有专业的青年。”李希贵说,让学生达到开心、活心和静心,教育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。本报记者 赵莹莹 刘平 摄
友情链接